1、附子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附子组成,主治痞而复恶寒汗出之阳虚痞证,方中大黄、黄连、黄芩苦寒清热消痞,附子辛热温经回阳,诸药共奏扶阳泄热消痞之功。以麻沸汤三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另煎附子取汁,现代临床取附子先煎,或三黄煎的时间短一些,效果也同样好。
2、附子泻心汤是大寒和大热药的合方。原方是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没人说一定就得用附子。理论上来说肉桂或许可代替附子来用。温里药中桂枝不如肉桂其温热之效。
3、用于治疗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伴有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的处方组成包括大黄、黄连、黄芩和炮附子四味药,这四味药原方的用法是把大黄、黄连和黄芩切碎后,用麻沸汤浸渍,浸渍一会儿后把渣子去掉,再把附子汁兑入,温服。
4、【组成】该方剂包含大黄(约32克),黄连和黄芩各16克,附子一枚炮制后去皮,单独煮取汁液。【用法】将前三味药材切好,用400毫升麻沸汤浸泡,待渣滓沉淀后,加入附子汁液,分两次温热服用。【功效】附子泻心汤旨在温煦经络,恢复阳气,增强表皮防御,同时清热解痞。
1、【答案】:大黄黄连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主治关脉浮之热痞证。药用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芩、黄连泻气分之热,共奏清热消痞之功。在煎法上,不要求大黄后下,张仲景那时对此方采用的煎煮方法是浸泡法,用沸水泡上5~10分钟取汁服用。
2、况且以三黄与附子共同组方,三黄得附子,其苦寒沉凝不致留滞阴邪,附子得三黄,其慓悍暴烈不致劫伤津液。如此极寒大热集于一方,全收复阳驱邪之效。更为独特的是本方的煎服法。
3、附子泻心汤的主要功效是对症治疗心下痞并且伴随恶寒和汗出的情况。心下痞是指胃部不适、胀满的感觉,而恶寒和汗出可能提示身体内部的某些病理反应。这剂药方针对性地针对这些症状,为患者提供缓解之道。使用方法相当简单,将所有药材放入器皿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约两杯。
附子泻心汤的主要功效是对症治疗心下痞并且伴随恶寒和汗出的情况。心下痞是指胃部不适、胀满的感觉,而恶寒和汗出可能提示身体内部的某些病理反应。这剂药方针对性地针对这些症状,为患者提供缓解之道。使用方法相当简单,将所有药材放入器皿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约两杯。
因此,五个泻心汤中,调合肠胃阳阴而治心下痞气则仅有半夏泻心、姜片泻心、甘草泻心汤三方。余如黄连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原是对于热寒详细情况而制订的,他们虽然有心下痞证,而其辨证论治似应另说了。
附子泻心汤的主要功效是泻热、消疲、扶阳、固表,主要用来治疗阳虚热结、心下痞闷引起的无寒汗出,而且是脉比较沉的患者。在临床上,也经常用来治疗上热下寒的疾病,比如女性更年期出现情绪焦虑、抑郁、眼干、口干,同时又伴有足跟部的发凉、疼痛、双下肢发凉,可以用附子泻心汤来进行治疗。
1、【别名】泻心汤 【来源】源自于医学经典《伤寒论》中的处方。【原文】对于出现心下痞满且伴随恶寒汗出的症状,附子泻心汤是主要的治疗方案。【组成】该方剂包含大黄(约32克),黄连和黄芩各16克,附子一枚炮制后去皮,单独煮取汁液。
2、附子泻心汤源自于《伤寒论》的经典名方,功效与作用是温经回阳,泄热消痞,用于治疗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伴有恶寒汗出者。
3、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伤寒论讲义》:泻热消痞,扶阳固表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