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脑疝为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左侧小脑幕切迹疝是指左侧颞叶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挤至幕下(C对)。
2、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左侧小脑幕切迹疝即左侧颞叶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挤至幕下。【避错】小脑幕切迹挤压脑干,脑干受压移位可致其实质内血管受到牵拉,严重时基底动脉进入脑干的中央支可被拉断而致脑干内部出血。
3、小脑幕切迹疝又叫颞叶沟回疝,这是常见的脑疝类型,脑疝包括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小脑幕切迹疝,主要是因为小脑幕以上的病变导致的,比如急性脑出血或者脑水肿以及脑外伤、脑肿瘤等。这些可以因为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导致出现颅内压增高。
引起的原因不同,小脑幕切迹疝多是由幕上的病变引起的,而枕骨大骨疝大多是由后颅窝的病变引起的,或者是出现在小脑幕切迹疝的晚期。疝出的部位以及脑组织不同,小脑幕切迹疝是颞叶的沟回及海马从小脑幕裂孔向下疝出,枕骨大孔疝是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下疝入到椎管内。
正确答案:E 解析:小脑幕切迹疝和枕大孔疝均会出现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改变,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小脑幕切迹疝会出现患侧瞳孔散大,而枕骨大孔疝则患者瞳孔可忽大忽小,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
枕骨大孔疝和小脑幕切迹疝通常区别如下: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位于枕骨大孔,但疝内容物是小脑扁桃体,所以又称为小脑扁桃体疝。这个部位会引发部分症状,如头疼、呕吐、颈项强直等,也可以引起瞳孔的变化,如瞳孔会忽大忽小。
枕骨大孔和小脑幕的区别是非常的大的,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解剖结构,所以一定要在临床上加以区分。枕骨大孔是骨性的结构,是由枕骨和斜坡共同的组成,这里边走行最主要的就是脑干,也就是人体的呼吸和循环中枢。
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发生部位:小脑幕切迹疝发生在小脑幕切迹,而枕骨大孔疝发生在枕骨大孔;发病原因:大脑和小脑之间隔着一层小脑幕,小脑幕是一层比较坚韧,如同硬膜样的结构,上面撑着大脑并且隔着小脑。
1、【答案】:D 患小脑幕切迹疝时,疝下来的大脑底面压迫了动眼神经走行的径路,就会引起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动眼神经管理瞳孔的缩小和眼球的运动,发生脑疝时,瞳孔可出现一侧先缩小,后散大,边缘不整齐,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两侧瞳孔对比,可见一侧大,一侧小。
2、【答案】:B 分析: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致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中期动眼神经麻痹,导致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晚期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导致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3、【答案】:D 小脑幕切迹疝是由于幕上一侧的病变,使颞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小脑幕切迹疝瞳孔改变,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压导致。
4、因动眼神经位于中脑层面,临近小脑幕裂孔,故而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时易压迫动眼神经,表现为患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C对),其中瞳孔改变最为明显,因而,小脑幕切迹疝最有意义的临床定侧体征是瞳孔散大(C对)。
5、小脑幕切迹疝是颞叶沟回通过小脑幕裂孔疝入到幕下,动眼神经是从中脑发出,然后走行于小脑幕裂孔附近,因此小脑幕切迹疝时动眼神经会受到压迫,会导致瞳孔的变化。脑疝早期动眼神经只是受到激惹和刺激,因此瞳孔会出现缩小,光反应迟钝。